图片 论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_中国福利彩票app官网下载|软件安装*

中国福利彩票app官网下载|软件安装*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

论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

来源::未知 | 作者:中国福利彩票app官网下载|软件安装*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徐志摩的理想化人生,即追求“爱、自由、美”,希望“爱、自由、美”融合在人生里。这种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回到生命的本体中去。
关键词:单纯信仰;回归自然;理想化人生

  综观徐志摩如此短暂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生命的结束。对这种理想化人生的追求,导致他大量的诗文创作,而理想化人生的破灭是缘于这种追求的不现实,这样一个轮回,造成了诗人云游而永远不归。为了更好的说明“单纯信仰”在诗人生命中的重要,将他的一生分为:系烦恼结,留学美国(1918-1920);遭遇爱情,再系烦恼结(1920-1922);月下待杜鹃(1922-1924);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1928-1931)这样四个时期。
  一、系烦恼结,留学美国
  这个时期是徐志摩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众所周知1915年10月25日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于石夹石。对于此,思想幼稚无力的徐志摩毫无办法,只能屈从于几千年的父母包办婚姻。他对左梅与蒋百里冲破国界、冲破宗法观念束缚去争取爱情十分赞赏,他同时哀叹自己屈服家庭、与一个没有爱情的人结婚,这为他后来勇于与张幼仪离婚奠定了基础。
  为了寻求自己朦胧的信念,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离沪赴美留学。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宏愿向往做一个中国的韩美其,面对西方文化,诸如相对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都曾影响过他。在这一时期,他所关心的是政治、经济、劳工与民主,在哥伦比亚,他认为“超人哲学”鄙视博爱、同情、怜悯与仁慈,把叔本华的人生观视作“人死观”,从而将兴趣转向社会主义的研究。
  1920年9月,他在哥伦比亚得到硕士学位,而他通过的论文是《论中国妇女地位》。此时,他思想再度波折,迷上了英国的罗素,他不羡慕美国的物质文明,认为“实利主义的重要会压倒人的灵性”,他也讨厌美国围着学分转的教育方法。他想学一点济世利民的学问,因此他决定离美赴英,跟随罗素。罗素认为:“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爱是一个含有多种情感的字”,它包含“怜悯”、“同情”、“恋爱”、“爱情”等含义,这些同徐志摩那种朦胧的信念达成了一种默契。
   二、遭遇爱情,再系烦恼结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受国内国外的影响颇深。
  徐志摩认为“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是人们赖于生存的支柱。这是缘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周氏兄弟、胡适等人对自由、民主、个性等人道主义的鼓励与呼吁:“无恋爱是生命的失败。” 徐志摩有妻有子,就是没有爱情,对于没有自身生命的严重缺失,徐志摩勇于追求。
  当爱一旦觉醒,他认识到爱情是一种强烈而神奇的感情,没有爱情的滋润,心头是一块荒芜,因此和林徽音相识、相知、相恋、便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林长民(林微音的父亲)还曾当面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才是天生的一对。” 徐志摩一直幻想的理想中的美人形象出现了,但是现实使他一直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追求状态,处于一种追求与失望的狂喜与痛苦状态。
  对“单纯信仰”的潜意识追求,诱发了他的诗情,尤其是在康桥这个特别的地方。吕家乡在《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幻灭—徐志摩》中认为:“他的诗情和他的理想一同在英国的康桥萌发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争取个性解放的斗争往往是从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开始的,徐志摩也是这样。他曾经指出,在康桥这段时间里,他的“诗情真有些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什么成熟的半成熟的意念都在指头间化作缤纷的花雨。我那时是绝无依傍,也不知顾虑,心头有什么郁积,就付托腕底胡乱给爬梳了去,救命似的迫切,那还顾得了美丑!”
  鉴于上述的原因,1922年11月8日他在《新浙江》报副刊《新朋友》上发表《笑解烦恼结—送幼仪》一诗,并同时发表一篇《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
  如何!毕竟解散,烦恼难解,烦恼苦解,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解儿,
  消除了烦恼!
  徐志摩要求离婚是实现他合理化人生的一个步骤,是他单纯信仰在个人生活上的一个典型投射,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封建礼教的忠孝结义和封建婚姻制度所造成的“泪迹血迹“的控诉,抒发了他向往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婚离了,烦恼结未必解开。心仪的人飞走了,灵魂的伴侣失去着落,这指是1922年林长民携女回国一事。此时,解开烦恼结的徐志摩再度系烦恼结。写于1922年间的《情死》、《私语》、《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诗,反映了徐志摩在追求理想化人生道路上的艰难跋涉。在《情死》中,他以玫瑰喻爱人,表达了一种为爱情而疯狂的痴迷;他又在《清风吹断春朝梦》中诉说好梦难圆的悠悠惆怅。

当然,在徐志摩的诗文中,“爱”除了指向“爱情”外,还有“亲情”、“同情”、“怜悯”等含义。
       三、月下待杜鹃
     月下待杜鹃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细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水粼粼,夜冥冥/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
  ——徐志摩《月下待杜鹃不来》
  此时的徐志摩进一步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对自由的追求,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控诉,来表现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诗人始终在凄冷美艳的日光下,等待杜鹃的声声歌唱。正如徐志摩在一诗中所说:“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
  徐志摩在1923年11月28日《努力周报》上发表《就是打破了头,也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支持北大校长蔡元培为追求理想主义,孤身为天下光明精神勇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从孤苦深寂中喷射出的一腔幽情和激情,而徐志摩的这种激情来源于他对理想的追求,是“爱”“自由”“美”的汇合而已。
  徐志摩追求自由还表现在他的“诗化生活”的文艺美学观,在1924年燕京大学的讲演中,他这样阐释:“要使生命成为自觉的生活,不是机械的生存,是我们的理想。要使我们的心灵,不但消极的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在继续的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们的理想。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取得不可否认的存在,使我们生命的自觉心像大雪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不但在生活里能同化极伟大极深沉与极隐密的情感,并且能领悟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使我们的理想。使天赋我们灵肉内部的势力,尽性的发展,趋向最后的平衡与和谐,是我们的理想。” 可见,徐志摩文艺创造的理想是灵魂的自由、生命的自由、灵与肉、物神的和谐一致,平衡发展的人生。
  对于爱情,徐志摩依然找不着北,他抛弃康桥政治经济学博士的头衔回国,原因只有一个:徐志摩倾心的林徽音随父回国,他无心在英伦逗留,遂乘船东行。胡适说徐志摩是一个有着单纯的爱、自由、理想的人,为了自己的追求可抛开一切,因此做出此番惊世骇俗之举也在情理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用在徐志摩身上相当贴切。实际上,在英伦留学期间,他受拜伦,雪莱影响颇大,徐志摩曾和狄更生说过:“我不喜欢歌德的恋爱观,因为他常常在热恋的时候,悄悄溜走;我喜欢雪莱,他爱的深爱的火热。”为此,他不惜和发妻张幼仪离婚,他甚至认为与张幼仪的离婚是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是彼此重现生命之曙光的荣业。
  四、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在充满悲哀与绝望之感的诗人的心灵之中,在经历了一次比一次惨痛的爱情与婚姻的折磨和苦痛之后,徐志摩写出了《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一诗。他说:“要从恶浊的底里释放圣结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恢复人性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生命从他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
  这里可以看出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即人生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的本体中去!歌颂生命、赞美大自然的与人和谐是他诗歌的主旋律。
  徐志摩是一个有着“单纯信仰”的青年,对“单纯信仰”的追求,使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纯美诗篇。因为他追求“爱”也好,“自由”也好,其本质是追求那种无可量化的美,因此是不会成功的。因而他短暂的一生毁于他对理想化人生的追求,而理想化人生的幻灭缘于理想的单纯,非现实。

Abstract: Xu Zhimo’ idealized life is to pursue “love, freedom and beauty” and he hopes “love, freedom and beauty” can be penetrated into life. The highest ideal is to return to nature and return to life. 
Key words: pure belief; returning nature; idealize life


中国福利彩票app官网下载|软件安装*

更多关于“现当代文学”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