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冲刺的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与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我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正方形,从摆1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到连着摆2个、3个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棒的实际操作,来诱发他们对摆50个、100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思考,师生就会很自然地转到学习知识上来。再如用袁隆平的科学水稻和“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这些跟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提出问题,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数学学科中存在的一些规律,还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社会知识,数学中渗透了语文、政治思想的教育。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维状态,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参与
有关的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而且要有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实际上,认知参与涉及学生“会学数学”的问题,而情感参与涉及“喜欢数学”或“喜欢数学学习”的问题。数学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认识和对数学的正确态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得到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全程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四、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这些“比”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开放题,引出了“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在比较中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 [教育理论] 让农村教师热心从教
- [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物理思
- [教育理论] 提高小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个
- [教育理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教育理论] 坚持“研、严、妍”,培养
- [教育理论] 从生命教育的宗旨看阳光体
- [教育理论] 培养逆向思维 提高解题效
- [教育理论] 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提升高
- [教育理论] 作文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